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法 > 公司法律

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有哪些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中的垄断现象也频频发生。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确立了基本的反垄断制度。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一、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一)地区垄断

1、概念

地区垄断,即区域性市场壁垒。地区垄断从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出发, 采用各种不合理手段制造障碍, 限制地区间经济贸易往来, 割裂地区间的资源联系,损害市场统一与公平竞争。

2、具体表现方式

(1) 限定单位和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商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经营者的服务, 限制辖区内外地商品的销售, 或者要求其销售外地商品时必须搭售本地产品,或者就销售外地产品的范围与数量做出限制。

(2) 在道路、车站、港口、航空港或者本行政区域线边界设置关卡, 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本地或者本地商品运出。

(3) 对外地商品或者服务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规定歧视性价格, 或者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

(4) 对外地商品或者服务采取与本地同类商品或者服务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 对外地商品或者服务采取重复检查、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对外地产品和服务不合理地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或卫生检查标准, 限制外地商品或者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5) 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或者服务的专营、专卖、审批、许可等手段, 实行歧视性待遇, 限制外地商品或者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6) 通过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投标活动。

(7) 以采取同本地经营者不平等的待遇方式, 限制或者排斥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对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实行歧视性待遇,侵害其合法权益。

(9) 运用价格手段, 对外地产品提高进价、压低销价, 提高批发价、降低零售价等, 使经营者无利可图, 只好放弃该地市场。

(9) 制定实行地区封锁或者含有地区封锁内容的规定, 如政府明文规定本地经营者不得销售外地商品, 当地职能部门限制本地产品、技术外流等等。

(二)部门垄断

1、概念

部门垄断,是指行业管理者为了保护本行业的利益违法运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各部门利用自身行政职权和特定优势, 控制市场、独占经营,剥夺了非本部门、本行业的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机会, 损害公平竞争的行为。

2、具体表现方式

第一, 部门的行政管理机关下设服务公司, 变相开办经济实体, 利用手中的审批权、物资权、信贷权、税收优惠条件、价格优惠等,参与同行业的不平等竞争。

第二, 为保护本部门、本行业企业的经济利益, 封锁市场, 限制行业、部门外其他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三, 限定客户和消费者只能购买本部门、本行业下属或挂靠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商品。

第四, 限定客户和消费者购买本部门、本行业关系户的商品。否则, 即利用手中职权对经营者进行刁难。

第五, 限定客户和消费者接受指定单位的有偿服务。如某市旅游局规定, 凡到该市旅游的, 只能到其指定的旅游“定点宾馆”就餐住宿,否则拒绝提供有关服务等。

(三)行政强制行为

行政性强制行为。政府不适当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强制企业购买、出售某种产品或与其他企业合并等违反市场竞争原则的行为,如以拒绝给予行政许可等方式强制他人购买其指定的商品。同时还有政府纵容下的卡特尔行为。

上面就是对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的总结。简而言之,我国反垄断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规制对象有三个,这三种垄断行为具体又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如果经济主体的某一行为被认定符合其中的某一具体情形,该经济主体就会受到相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制裁。对于这方面如果还有疑问,请您咨询找律师的律师们,他们会给您更为详细的答案。

无相关信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