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法 > 公司法律

国有企业改制人员安置方案有哪些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国企为了提高利润纷纷进行了改革,通过调整股权结构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员工的身份会被调整,职场会发生变动。 妥善解决员工安置问题可以说是企业改革成功的关键。 那么,国有企业改制人员的安置方案是什么?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国有企业改制人员安置方案有哪些?

1、工作人员身份调换

通俗地说,职工身份交换就是通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把“铁饭碗”变成劳动合同,打破职工对企业的依赖,解除国有企业对职工的“无限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国有企业改革要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在实施改革前,原企业应当在投资者与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延续等问题上明确相关责任,制定职工安置方案。 职工安置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方可实施改革。 职工安置方案应当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人员情况和分流安置意见在内的职工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 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与社会保险关系的连接; 拖欠员工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未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的处理方法等。

2、买工龄

国有企业改制初期,“买工龄”成为许多企业富余人员安置的一种方式。 即参照职工在企业的工龄、工资水平、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企业和职工双方协商,经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向职工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解除企业与富余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使职工目前,“买断工龄”根本违反了劳动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也表示:“为了防止企业员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卖方在申请出售前必须征求员工对出售方案和员工安置方案的意见,任何部门和单位都必须对企业的出售不得借出售之机,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职工规定“买断工龄”,不得为职工提前退休将职工送进社会

3、经济补偿支付方式

实践中存在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方式主要有货币补偿、股权补偿、债券补偿等方式。 现金支付方式是指在转换企业员工身份时,一次性以货币补偿员工的一种支付方式。股票支付方式是指企业将支付给员工的补偿金转化为员工对改制后的企业享有的股份。债权支付方式是指企业向员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不同的支付方式各有利弊,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决定了相应的利益调节方式,支付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员工意愿、企业财务状况、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等。

二、国有企业改革对职工如何补偿?

对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根据文件精神,“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 未规定标准的,由劳动部发文按规定的标准执行。

劳动部发文规定的具体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按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其中,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发给; 职工月平均工资在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可以按照不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发给。 企业经营者也应当按照上述办法执行。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必须重点解决职工安置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人员安置方式有多种,包括调换身份、买断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所谓身份调换,就是让员工成为合同工,打破铁饭碗。 对因改制下岗的职工,企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按职工工龄计算。

无相关信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