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刑法 > 刑法常识

诽谤罪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认定刑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经常有人故意捏造和散布虚假事实。 故意损害别人的人格和名誉,其实是诽谤。 诽谤中伤会影响他人,影响他人评价,进而影响生活,情节严重的,也构成犯罪。 那么,诽谤罪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何认定? 以下向律师编辑详细介绍。

一.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应当情节严重,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还应当限于刑事处罚不够的。 民事诽谤罪行为不仅违法程度轻于诽谤犯罪行为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有以下区别:

1、诽谤罪传播必须是捏造的虚假事实。

散布客观存在事实的,损害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行为,即使所述内容属实,只要法律禁止公开宣传,公开就会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可能成为诽谤罪。 进一步阐述的事实越真实,就越加剧侵权的程度。 例如,为了损害他人的名誉而揭露隐私,越是揭露真相,其侵权性质就越糟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泄露或者宣传他人隐私,影响他人名誉的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作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和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 例如,发布某工厂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虚假信息,目的是以不正当竞争手段压垮对方。 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用、商品声誉罪,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 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的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错行为。 此外,即使善意的指控、揭发、批评含有不实内容,也不得以损害名誉罪进行反驳。

二.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侵犯的对象,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 区别主要是以下几点

(1)侮辱不是捏造的,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包括暴力在内的侮辱行为,诽谤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在受害者面前进行,诽谤分发给人前或第三方。

三.诽谤罪严重后果的认定和处罚

《解释》明确了作为适用公诉程序条件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7种情形:造成群体性事件的; 造成公共秩序混乱造成民族宗教冲突造成多人诽谤恶劣影响损害国家形象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 造成不良国际影响的以及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

两高司法解释中,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被真实点击、被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不认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犯有本罪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了本罪的,告诉我才处理。 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的“教了才处理”,是指犯了诽谤罪,受害者检举的,由法院受理,否则不受理。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如诽谤造成被害人死亡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 被害人不告诉或者不能告诉的,如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起公诉。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背后听到对某人的负面消息,但这些消息是否真实可靠还不确定。 光传播会严重影响他人的生活,在刑法中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更多知识请在线咨询律师相关律师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