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工伤 > 工伤死亡

工伤死亡直接起诉,工伤死亡直接起诉有效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工伤死亡直接起诉,以及工伤死亡直接起诉有效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工伤死亡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因工伤死亡的,如果因工伤死亡赔偿产生纠纷的,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工伤死亡赔偿纠纷。1、劳动者去世,携带劳动者死亡证明书,和申请人与死者的关系证明文件,可以代为申请。2、申请书填写事实与理由,就是主张以上要求的原因,当然还需要提供主张事项的证据。

法律分析

工伤死亡,申请劳动仲裁可以由近亲属代为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因工或非因工死亡待遇。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申请的流程:1、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法律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2、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经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确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五条 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劳动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无法定代理人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劳动者死亡的,由其近亲属或者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急求!!!!工伤死亡向法院起诉到受理结束需要多长时间?能说说具体的流程吗?

对于工伤赔偿打官司要多久的话,一般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特殊情形下最长可以达到十五个月,如果已经到法院立案的话,法院会先找双方调解,调解不成会开庭审理,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公平判决,如果对方在收到判决后并未上诉而且同样不赔偿的话,可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分析

工伤死亡事故法律程序:1、立即向当地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填报工伤死亡报告,提请工伤认定。发生死亡事故,劳动监察、安全管理、公安监察会介入调查,确定责任,待工伤认定后进行后续事务流程。2、用人单位必须是为员工购买了工伤保险的,劳动部门才会受理工伤认定,符合条件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费用。如果没有购买工伤保险,所有费用由用工单位承担。3、用人单位如果没有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用人单位可以同死亡者家属进行协商,可以参照人身损害赔偿规定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人身损害赔偿高于工伤死亡一次性补助。

向法院起诉的基本流程: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申请立案,当事人准备证据资料;法院将送达开庭公告并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开庭时间;开庭当日带齐资料到庭举证辩论、发表意见;法庭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由合议庭进行宣判;等待法院的判决和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第一百三十二条 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工伤案件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吗

可以的。超过事故发生后一年内没有申请工伤认定的,伤者职工可以直接到法院发起民事诉讼,要求单位支付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起一年内。

法律分析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起一年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如受伤被认定为因工受伤,拿到由劳动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由工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认定可以直接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自己的人身损害赔偿,但要注意诉讼时效必须要在一年内,否则就无效了。而工伤赔偿则不能直接诉至法院,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先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协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工伤死亡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吗

职工工伤死亡,其近亲属一般不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如果其近亲属因工伤医疗费等事由而与单位产生争议的,可以依法进行协商、调解或者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一般再向法院起诉。因工死亡职工家属应该在事故发生日一年内到企业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先申请工伤认定,如认定为工伤,那么再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赔偿。

法律分析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赔偿问题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对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人民法院判决不服还可以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所以,劳动案件与其他民事案件的程序是不一样的,主要是有个前置程序。 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仲裁的前置程序,只有对仲裁的结果不服,才可能起诉到人民法院,直接去法院,法院是不予受理的。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死亡直接起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更多关于工伤死亡直接起诉有效吗、工伤死亡直接起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工伤认定有时效吗,工伤认定有时效吗怎么查
  • 超过50岁工伤赔偿标准表,工伤年满50岁后的赔偿标准
  • 山东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山东工伤死亡赔偿标准2019
  • 关于工程延误的期限如何认定为工伤,对工程工期延误如
  • 工程款未结算双方主张违约如何认定工伤,工程款未结算
  • 建筑工程仲裁机构,建筑工程可以约定仲裁吗
  • 没有资质签订的工程合同怎么认定工伤,没有资质签订的
  • 2022工程分包劳务伤亡赔偿是怎样的呢,建设工程劳务分
  • 拖延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有何风险呢,房屋仲裁过户有风险
  • 拖延工期如何索赔工伤,拖延工期甲方原因如何索赔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