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刑法 > 刑法常识

民事诉讼法中的近亲属有哪些范围

民事诉讼法的近亲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孙子孙女。

杀人罪需要亲属代为赔偿吗

1、杀人犯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需要共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承担民事赔偿,有利于减轻嫌疑人和从轻处罚。

2、杀人犯成年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亲属不承担法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但可以自愿承担民事赔偿,有利于减轻或从轻处罚犯罪嫌疑人。

亲属在刑事案件中的证言是否有效

《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了解案件情况的人有义务作证。

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机关往往要将情况告知嫌疑人的亲属。 有些事件,只有亲属知道情况。 亲属的证言当然有证据的效力。 有人说:“亲属的证词法律效力低于其他人的证词。” 这个说法没有法律根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证据必须经过验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如果亲属的证词与其他证据一致,就相信亲属的。 如果别人的证词和其他证据一致就相信别人的。 只有证言,没有其他证据的,无论证人是否是犯罪嫌疑人的亲属,都没有证据效力。 证言必须与案件相关。 例如有一个男人因抢劫罪被起诉。 被告人的母亲说:“这孩子从小就听话,不吵架,也不骂人。 强盗不是他。 ’这样的话没有证据效力。

近亲属出庭证明特别豁免权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还对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证人出庭和证人权利保障问题作出了新规定。 刑诉法近亲属出庭作证有特免权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在证人制度中实行强制作证主义。 法律规定是任何知情者的义务,不如实提供证据被司法机关视为妨害案件的行为,有时会受到刑法制裁。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了解案件情况的人有义务作证。 ”第八十四条第一款:“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有权,也有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举报或者举报的义务。 ”

为了不让证人违反作证义务,我国法律还在体面上有保障。 具体而言,我国《刑法》第310条规定了窝藏、包庇罪和第305条规定了伪证罪。 法条中没有除外规定。 行为人实施窝藏、包庇、伪证的,不论与窝藏、包庇、伪证的犯罪分子身份关系如何,一律相同定罪量刑。 这包括近亲。 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出庭作证是一种普遍现象,已成为制约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巨大困难。

如何促进证人出庭作证,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面的共同课题。 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往往不袒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证。 很多人既害怕作伪证会受到法律追究,又害怕自己的证言会对被告人不利,从而导致犯罪分子受到法律追究。 为了避免这种矛盾,证人往往选择以不知道为借口拒绝作证。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法庭无理由不作证的证人。 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民事案件中,当事人自身无法完成诉讼,委托近亲属代理的情况很常见。 关于近亲的范围,也有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规定的近亲属有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孙子。

无相关信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