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同 > 合同违约

合同违约金的含义以及计算

合同有一定的强制性。 也就是说,合同条款必须履行。 否则,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承担违约责任的大多数方法是支付违约金。 正因为有这样的违约责任的存在,合同双方受到合同法律的约束,对合同有一定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富华法律网络编辑。 违约赔偿金的法律定义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一方违约时应当支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 违约金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法定违约金。 法定违约金是指违约金的金额、固定比例或者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比例的幅度。 具体比例当事人在此幅度内达成一致,但当事人未具体达成一致,也未达成无效违约金。 法定违约金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协商变更。 此外,无论当事人是否将法定违约金条款写入合同,违约方都应支付违约金。 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法定违约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法律、法规具体规定违约金数额。 2、法律、法规直接规定违约金固定比例。 3、法律、法规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比例幅度,具体比例由当事人在此幅度内具体商定。

第二,约定违约金。 违约金是指金额和支付条件由当事人双方约定的违约金。 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约定违约金主要有两种情况。 1、法律、法规对违约金未作具体规定,完全允许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 2、法律、法规规定违约金的金额、比例或幅度,但允许当事人自行协商,或者规定当事人的约定优于法定违约金。 约定违约金不像法定违约金那样受法律限制,但必要时应受到国家的干预。 合同法第114条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当事人一方违约时,可以根据违约情况约定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减少。 ”

第三,混合违约金。 混合违约金是指法律规定违约金的比例幅度,当事人在该幅度内协商具体比例和幅度的违约金。 该违约金是法定和约定相结合的违约金,也称混合违约金。

计算违约金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合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增加或者适当减少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 在司法实务中,法官或仲裁员对调整违约金的标准问题有不同看法,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调整违约金应以弥补当事人损失为标准。 律师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精神,不利于合同纠纷的解决。

持上述观点的人的主要理由之一是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赔偿金的基本性质属于补偿性违约赔偿金。 这个理由是对我国合同法违约金规则的误读。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违约金主要是补偿性违约金,但也确认了惩罚性违约金。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实际确认了惩罚性违约金。 因为,根据学术界的一般理解,高于损失的违约金表现出违约金的惩罚性。 此外,合同法只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调整高于损失的违约金,而不是高于损失的违约金,法院和仲裁机构都应当支持。

第二,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迟延履行约定的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应当履行债务。” 由于支付违约金还必须履行债务,违约赔偿金表示是为惩罚拖欠履行行为而专门设置的,这具有处罚作用。 由于法律已经规定了迟延履行的违约金性质,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变更法律规定,无论当事人是否约定了迟延履行的违约金性质,一旦迟延,违约金都是惩罚性的。

第三,当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简单的惩罚性违约金。 例如,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如果一方违约,无论实际损失有多大,违约方都必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根据合同自由原则,这一承诺也有效。 非违约方不能就实际损失举证的,违约方也应当承担违约金的责任。 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损失索赔调整违约金的数额。

第四,当事人约定违约金后,一方违约,但违约可能未给另一方造成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非违约方可以请求法院和仲裁机构协调,但不认为违约赔偿金是惩罚性的,不能请求宣告无效。 尤其是当事人约定了惩罚性违约金条款,违约方不要求调整金额,自行承担违约金责任,这在私法自治原则下也是合法的。

以上就是富华法律网络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 综上所述,合同违约金往往高于一方违约给另一方造成的实际损失,这种惩罚性行为是违约金行为有效的根本原因。 否则,如果违约金不具有处罚作用,这种方式也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在线咨询。

无相关信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